中央健康保險署積極推動健保理念納入國小國語教材,今(22)天與翰林出版公司共同舉行記者會,公布108學年度下學期國小第十冊國語課本中,已編入及審定通過相關內容,期望學童可以透過國語文教學,認識與學習「自助互助、照顧弱勢」的意義及價值。
即將邁入第25個年頭的全民健保,雖然是全球各國取經的對象,但不少民眾仍會有「到處逛醫院」、「撈本」的不良心態,也有人會以為生病就交由健保來照顧,疏忽平時自我健康管理的義務,健保署持續宣揚健保永續經營的理念,同時認為健保教育需要向下扎根,因此透過小學國語文教材,正確認識醫療制度與避免資源濫用,每年都能讓近十萬學童閱讀。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過去有拜訪翰林、南一與康軒等出版公司,也曾赴教育部與國教署說明「珍惜健保,正牙周病治療確就醫」概念,這次編入國小五年級課文內容,進一步深化健保教育理念的主軸,翰林出版社協助將健保的理念,包括分級醫療、健康存摺,以及雲端治療分享,這些重要健保推動政策納入課本中,從小教育起對家庭來說也有很大的幫助。
即使沒有蛀牙的人,也可能有牙周病,它的初期表現相當輕微,平常就只是刷牙的時候流一點血,嚴重一點,頂多就是牙齦腫脹,很多患者完全不覺得怎麼樣,不認為自己有牙周病,或是根本不把牙周病當一回事。殊不知它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疾病,慢慢的侵蝕牙根,所以牙醫很直白的說:「牙周病隨時會發生」,只要口腔衛生沒維護好,隨時會有牙齦炎、牙周病的產生。嚴重的牙周病發生時,唯一的牙周治療方法,恐怕是整顆牙齒都得連根拔除了。而且牙周病並不只是單純的口腔疾病,因為它是一種慢性發炎,也會影響全身的免疫力。因此,牙周病也和全身疾病有相關聯,除了跟糖尿病有相關外,最可怕的莫過於與心肌梗塞、腦血管病變,甚至和失智症也有關。
翰林出版公司表示,這篇文章是以陳樹菊女士的兒時經驗切入,講述健保開辦前後時代的差異,落實平等就醫的權利,未來也將配合10牙周病治療方式8新課綱,繼續在不同學齡階段導入相關健保教育,期望能讓學生可以加強自我健康照護的能力,並且牙周病治療方式建立珍惜健保及正確就醫的健康概念。
治療牙周病方法會因牙周病的程度而差異,第一步通常是有效的刷牙及使用牙線來去除牙齦下方的牙菌斑及超音波洗牙來清洗牙結石,牙根的表面則用刮匙整平,以幫助牙肉貼回牙面並恢復健康。偶爾,我們也會做些咬合調整。抗生素或漱口水有時也可用來協助控制細菌的生長。當牙周病很嚴重,牙周囊袋大於4到6毫米時,無論是醫師或病人,都很難將牙肉下的細菌及牙結石清乾淨,此時就可能需要藉由手術來減少囊袋深度,進一步回復牙周健康。在治療牙周病手術中,牙醫師翻開牙肉清掉造成發炎的細菌、結石及感染的牙肉,再刮平牙根表面,以便將牙肉縫合回原位或移到新位,來幫助癒合後的清潔,偶爾在手術中也必須做骨頭的修形或重建,此時便需要一些移稙骨或再生膜來協助重建。另外,鬆動的牙齒利用夾板的暫時固定,對於術後的癒合也有幫助。